創造空間一直都是人類的本能,遮風避雨是基本的,隨著當代人類經濟活動與文化發展,美觀的元素就變得更為重要,可是美觀的評量是很主觀的感受,根據個人生活成長背景經驗之不同對於美的定義也大相逕庭。
德裔美國建築師 Ludwig Mies van der Rohe (密斯·凡德羅) 的一句名言 "Less Is More" 已體現在現代建築的潮流中,從現代建築到後現代建築再到烏托邦,許多的討論都圍繞於樣式上的分類,但真正的本質卻是不變的,建築空間造型的變化最後還是抵不過文化的影響力,從老舊建築翻新與閒置空間再利用的例子中,發現新舊建築的結合意義,事實上已經大於表面的樣式變化。所以,人文的軟實力才是真正裝飾建築空間的基底,例如:書房裡並沒有真正的閱讀使用者,即使裝飾的再漂亮,也還是缺少了一份真正的味道或者..."氛圍"。 總之,空間應該著重於"人的行為",是誰使用、如何使用?空間的氛圍就自然產生,不必刻意,適度的留白反而創造越多的可能。
Comments